小鹏女性机器人猫步惊艳,逼真度引“真人藏匿”猜测
2025-11-07
惊艳亮相:技术亮点反成“信任危机”导火索
在第七届小鹏科技日上,身高178cm的IRON机器人以其高度拟人的“猫步”成为焦点。其髋部15°自然摆动、躯干随步态扭转,甚至1.2mm厚的柔性皮肤也能模拟出呼吸起伏,丝滑质感让现场观众惊叹“分不清是机器人还是模特”。

然而,极致的拟真度迅速引发反向质疑。网友的“找茬”集中在三大细节:全身包裹的柔性皮肤疑似出现拉链和透气孔;头部轮廓酷似人类耳朵;臀部动作呈现出肌肉收缩质感。技术爱好者则对比波士顿动力、特斯拉等同类产品的机械步态,质疑“猫步”这种复杂动作的实用性与性价比,认为“小鹏突然技术碾压令人难以置信”。
这场争议的核心在于,IRON机器人的技术亮点——高度仿生设计,反而成为被怀疑的源头。公众的认知节奏似乎尚未跟上技术突飞猛进的速度。
硬核自证:从线上“一镜到底”到现场“解剖验身”
面对汹涌舆情,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在11月6日上午率先发布无剪辑“一镜到底”视频作为回应。视频中,他让团队成员拉开IRON背部的拉链,清晰展示了内部的晶格肌肉、控制器、肩部固定器及手部谐波关节等机械结构。针对“耳朵”的质疑,他解释那实为两组麦克风阵列,用于实现听觉功能。
然而,部分质疑者仍认为线上视频不足以令人完全信服。为彻底击碎谣言,在当晚的小鹏X9超级增程技术发布会上,何小鹏做出了更为激进的举动:在机器人通电运行状态下,工作人员当场剪开其左小腿的“皮肤”与“肌肉”覆盖层,暴露出内部的碳纤维骨骼和机械结构,而IRON在此期间仍能流畅完成猫步动作。这一举动引发现场掌声,何小鹏一度哽咽道:“希望这是最后一次证明IRON是它自己。”

技术支撑:七年打磨,算力与仿生设计双重突破
这场风波背后,是小鹏在机器人领域扎实的技术积累。IRON机器人采用 “骨骼-肌肉-皮肤”的类人构型,拥有仿人脊椎、仿生肌肉和全包覆柔性皮肤。其步态如此逼真,得益于研发团队七年磨一剑的打磨,通过增加脚尖被动自由度等设计,实现了轻盈、轻柔的步伐。
在硬件配置上,IRON内置3颗自研图灵AI芯片,提供高达2250TOPS的算力,并首发应用于机器人的全固态电池以实现极致轻量化。小鹏自研的物理世界大模型体系融合了VLT(视觉语言理解)、VLA(视觉动作分析)、VLM(视觉逻辑推理)能力,构成了机器人的“智能大脑”。
从争议到信服:中国机器人技术的进阶与启示
IRON机器人已在小鹏工厂承担分拣、搬运等任务,并与宝钢达成合作,标志着其正从“实验室原型”向“实用产品”跨越。通过汽车与机器人技术的协同,小鹏将高阶人形机器人成本压缩至50万元以内,为规模化应用提供了可能性。何小鹏表示,量产版本身高将不高于170cm,计划于2026年底实现规模量产。
人形机器人是衡量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。尽管前景广阔,其大规模商用仍需时间。IRON引发的这场“信任危机”及其硬核自证,如同一块试金石,不仅展示了技术本身的突破,更在某种意义上推动了公众对前沿科技创新的认知更新。正如一些观察所言,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从来不是坦途,而是在争议中试错、在质疑中进步的过程。

免责声明:部分篇幅文本系转载或企业供稿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;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捷羽东来的观点和立场;若侵权或疏漏,请后台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!








